全面深化改革,成都結婚怎麼乾?
  市委十二屆三次全會上,首次提出了市場化、法治化、現代系統傢俱化、國際化和強化創新驅動“四化一驅動”的改革路線設計。這一融合了中央、省委精神與成都特色的路線設計,獲得了專家們的一致認同。專家們都表示,“四化一驅動”是成都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大創新。
  專家訪談
  西南交大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餐飲設備研究中心主任戴賓:
  工商usb登記制度改革
  是轉變政府職澎湖民宿能的關鍵突破口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認為,提出“四化一驅動”的改革路線,成都的思路非常清晰。他以著眼“市場化”舉了一個實例,為貫徹落實十八大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按照《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及其《任務分工》要求,我國開始實施以註冊資本登記制和先證後照製為主要內容的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成都也將於今年3月全面啟動工商註冊登記制度的改革,同時開展“先照後證”的改革試點。在本次會議討論中,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也很受關註。
  戴賓認為,工商登記制度改革是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和關鍵突破口,有利於促進市場主體數量及規模快速擴大,激活民間資本投資活力,擴大稅源、增加稅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創業、擴大就業,顯著提升市場準入效率,推進政府審批制度改革、強化監管職能。加快工商登記制度改革,釋放改革創新紅利,對於成都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五大興市戰略”,奮力打造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義。
  省社會科學院院長侯水平:
  法治化是“四化”保障
  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尤為重要
  在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院長侯水平看來,將法治化納入到“四化一驅動”的改革路線設計中來,是成都改革的一大亮點,也是新意,“這極大地體現了成都改革過程中對於法治的重視”。
  侯水平認為,無論市場化、國際化、現代化還是創新驅動,都需要法治化作為保障。拿市場化為例,侯水平認為,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方面是要讓市場發揮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而這一點若無法治做保障,則難以前行。
  法治建設大多時候體現在國家層面,侯水平稱,成都作為副省級城市,在法治建設上不免有限度,但仍在權限內發揮了極大作用,“例如針對近期嚴重的霧霾天氣,成都就出台了《成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試行)》等”。侯水平驚喜地看到,全會上除了強調加速法治化建設,更提出了推進依法執政、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深化司法體制機制改革等方面的具體措施。他認為,其中的“普遍建立法律顧問制度”是非常高效的行政執法體制。“要知道,官員不是專家,但他要面對的法律問題卻十分複雜”,因而,侯水平認為建立法律顧問制度尤為重要。
  “對於成都這類副省級城市,最重要的不是立法,而是保障法律法規的實施,做到有法必依”,侯水平認為,目前許多法律早已建立,但未必得到有效實施,而全會恰好著眼於此處,加快了對現代城市治理體系的構建。
  成都市政府參事杜受祜:
  深化改革
  成都確定國際化主攻方向十分貼合
  成都市政府參事、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長杜受祜認為,確定國際化的深化改革主攻方向十分貼合成都市自身發展特色,“因為成都目前的國際化水平已走在西部城市的前列,國際化水平非常高,有著很好的基礎”。
  在杜受祜看來,去年一年是成都朝國際化大都市目標大邁進的一年。成功舉辦財富全球論壇、華商大會等國際會議;實施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落戶的世界500強企業達252家,境外企業188家,境內企業64家……這些都體現了成都的國際化水平,但未來尚有許多路要走。“當然不僅僅是在語言、標識等方面的提升”,杜受祜認為最為重要的,是提升成都的對外開放政策水平,營造便利的外商投資環境和人才引進機制。
  “搭建平臺就是很好的做法”,杜受祜稱,成都目前已搭建瞭如綜合保稅區等平臺營造便利的營商環境。而會上提到要“構築對外開放大平臺”,更是切合了杜受祜的想法。目前,成都正在積極爭取設立中國(成都)內陸自由貿易試驗區,這不僅能極大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進投資貿易的自由便利,更是成都與世界接軌,深度融入全球化的重要橋梁。“據我所知,許多西部城市如重慶、西安等,都在積極爭取自由貿易試驗區”,杜受祜認為,成都在其中有著最好的基礎和最強的優勢。
  四川大學區域規劃研究所所長鄧玲:
  “創新驅動”思路清晰讓人眼前一亮
  四川大學區域規劃研究所所長、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鄧玲表示,“四化一驅動”的改革路線設計既包含了對中央、四川精神的貫徹,緊緊圍繞經濟轉型升級,又結合了成都自身的戰略定位,處處立足“五大興市戰略”。“這樣一來,無論是幹部還是老百姓,不僅有了清晰的思路,也能找到改革的路徑和方法,增加了改革的動力”。
  鄧玲認為,在“創新驅動”中,成都最大的亮點在於提出了“構建城市綜合創新生態體系”。她表示,總是在各種文件、報告中看到“創新”,但系統化、集合多要素聯動的循環生態體系還是第一次被明確提出。它包括了觀念、文化、科技、金融、商業模式等多個方面創新,有頂層設計,有具體的試驗區,更確立了企業這個創新主體,也強調了區(市)縣與高校、科研院所的作用。如此清晰可操作的創新思路讓人“眼前一亮”。
  即使長期研究區域經濟發展,但此次成都提出的“發展科技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科技債券等金融產品”、“支持地方科技銀行建設”、“探索實行科技創新券”、“完善科技中介服務培育機制,建立技術經紀人制度”,“推進科技市場建設”;“積極爭取建立知識產權法院”等“創新驅動”的具體做法還是鄧玲頭一次聽說。
  在她看來,這些舉措是用市場化的方法解決了“創新的錢從哪來?”的問題,這非常科學,既放大了成都的科技優勢,又促進了把科技人才優勢轉化成科技產業的優勢進程, 真正體現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讓各種活力競相迸發。通過這些制度的構建,就可以實現將原有資源、人才、優勢更好地發揮作用。“在改革中創新、在創新中改革,成都找到了這兩個輪子互相促進的方法,將不斷增強改革的動力”。
  “開放是成都走向現代化國際化的必由之路。要開放就要首先打破對開放不利的體制、機制”,鄧玲還發現,成都不僅提出了創新開放型經濟體制、體制的具體舉措,更創新性地提出了完善區域合作機制。
  “成都是四川的首位城市,這個城市通過聚集、增生,現在是該走向輻射的時候。區域合作,既是未來發展的出路,也體現了成都發展不忘兄弟城市的寬廣胸懷”。成都商報記者 汪玲 王垚  (原標題:“四化一驅動”改革路線設計是一大創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06arctg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